在乡村运营的漫漫征途中,商业模式的清晰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若这盏灯昏暗不明,乡村运营便极易陷入困境,甚至迷失方向。因此,深入剖析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坑点,并探索实现盈利的路径,对于乡村运营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坑:精准定位与需求调研的缺失
(一)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核心优势
乡村运营的第一步,便是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客户群体。乡村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质朴的人文环境,这些都是潜在的优势所在。然而,许多乡村在运营初期,未能精准把握自身最突出的特色,试图同时涉足多个领域,结果导致资源分散,每个产业都难以做大做强。例如,一些乡村既想发展旅游,又想搞特色农业,还试图引入小型工业,结果各个产业都缺乏深度与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为了避免这种贪多求全的陷阱,乡村运营者需要深入分析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地理位置等要素,找出最具优势和特色的部分,进行精准定位。如果乡村拥有独特的古建筑群,那么完全可以定位为以古建筑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乡村,围绕古建筑开发一系列深度体验项目,如古建筑修复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等,让游客深入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又或者,如果乡村的土地肥沃且适合种植某种特色农产品,如某地的有机蓝莓,那么就可以定位为特色农业乡村,专注于蓝莓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以浙江莫干山的民宿集群为例,莫干山的乡村运营者们精准定位了“高端民宿度假”这一核心价值。他们充分利用了莫干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民宿。这些民宿不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如传统的建筑风格、地方特色美食等。通过精准定位,莫干山的民宿集群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乡村运营的成功典范。
(二)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了解客户偏好与竞争态势
明确了自身定位后,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深入调研市场需求。这一步骤往往被许多乡村运营者忽视,他们凭借主观臆断来开发产品和服务,结果发现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至关重要。不同的客户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例如,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户外探险项目、网红打卡点,他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体验;而中老年人则可能更注重休闲养生和文化体验,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
除了了解客户偏好,分析竞争态势同样重要。乡村运营并非孤立存在,周边可能还有其他乡村或类似的旅游项目。如果周边乡村大多以农家乐为主,那么你的乡村若也盲目跟风,很难脱颖而出。此时,就需要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不足,找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你可以打造高端民宿或特色主题公园,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游客。
以四川成都的明月村为例,明月村在运营初期,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发现周边乡村大多以农家乐为主,缺乏深度文化体验项目。因此,明月村定位为“陶艺文化体验村”,邀请了多位知名陶艺家入驻,开设陶艺工作室和体验课程。同时,明月村还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开发了一系列户外体验项目,如徒步、骑行等。通过差异化竞争,明月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成都周边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坑:资源整合与利益分配的混乱
(三)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土地与人力资源的协同
乡村运营涉及多种资源的整合,包括土地、劳动力、文化、自然资源等。只有合理规划和整合这些资源,才能形成清晰的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乡村运营的重要基础,合理规划土地用途至关重要。可以根据乡村的地形地貌、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将靠近公路、风景优美的土地用于建设民宿和游客服务中心,方便游客到达和休息;将偏远但肥沃的土地用于种植特色农产品,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避免相互干扰。
人力资源的整合同样不容忽视。乡村的村民是运营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技能和积极性直接影响运营效果。根据乡村运营的需求,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比如,培训村民成为导游,为游客讲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训村民成为厨师,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培训村民成为手工艺人,传承和展示传统手工艺。通过提升村民的技能,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也为乡村运营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支持。
以贵州荔波的瑶山古寨为例,瑶山古寨在运营过程中,充分整合了土地和人力资源。他们将靠近古寨入口的土地用于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方便游客进出;将古寨内部的土地用于建设民宿和文化体验区。同时,瑶山古寨对村民进行了系统的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导游、厨师和手工艺人。这些村民不仅在乡村运营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收入水平,成为乡村运营的重要力量。
(四)构建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各方权益
在乡村运营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村民、投资者、运营团队等。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各方的利益分配方式,是确保乡村运营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对于村民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乡村运营并获得收益。例如,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乡村运营项目,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红。这种方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运营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土地入股为例,村民可以用自家的闲置房屋入股民宿项目,每年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收入,既能盘活闲置资产,又能增加收入。
除了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雇佣劳动力也是村民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对于土地流转,要合理确定租金标准,确保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租金可以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肥力、用途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优质耕地租金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偏远的山地租金则可以适当降低。同时,对于雇佣劳动力的情况,要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水平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并根据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村民在乡村运营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以江苏南京的石塘村为例,石塘村在乡村运营中构建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村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租金根据土地的位置和用途进行合理定价。同时,石塘村还鼓励村民以劳动力入股,参与乡村运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村民在项目中工作,可以获得工资收入,年底还可以根据项目盈利情况获得分红。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不仅保障了村民的权益,还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使石塘村的乡村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实现盈利的路径: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与产业融合的多元探索
(一)乡村旅游类:门票、餐饮住宿与节庆活动的多元收入
乡村旅游是乡村运营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通过开发乡村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在乡村旅游中,有多种实现盈利的方式。门票收入是最直接的一种。根据旅游项目的成本、市场定位和游客承受能力制定门票价格。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乡村生态园,门票可以定价在30 - 50元;对于大型的乡村主题公园,门票可以定价在100 - 200元。此外,还可以推出团体票、家庭套票、学生票等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例如,家庭套票可以比单独购买门票便宜20% - 30%,这样的优惠能够吸引更多家庭游客前来。
餐饮住宿收入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和舒适的住宿环境,能够增加游客的消费。在餐饮方面,可以设置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例如,设置自助餐厅和特色包厢,价格分别为50元/人和100元/人。在住宿方面,建设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如民宿、农家乐、露营地等。根据设施的档次和位置定价,例如,民宿价格可以定在200 - 500元/晚,露营地价格可以定在50 - 100元/晚。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餐饮住宿选择,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加收入。
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的另一大亮点。精心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桃花节、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活动期间可以收取门票、摊位租赁等费用。例如,桃花节门票可以定在50元/人,摊位租赁费用可以定在1000 - 2000元/个。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线下广告等方式进行活动推广。例如,提前一个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预告,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还能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云南大理的双廊古镇为例,双廊古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多元化的盈利。古镇收取门票收入,门票价格为50元/人。同时,古镇内有众多民宿和农家乐,提供不同档次的餐饮住宿服务。民宿价格从100元到500元不等,农家乐的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此外,双廊古镇每年还会举办白族三月街等节庆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节庆活动期间,古镇的门票收入和摊位租赁收入显著增加,同时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业的发展。
(二)特色农业类:农产品销售、加工与订单农业的增值之路
特色农业是乡村运营的另一大支柱产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特色农业中,实现盈利的方式同样多样。农产品销售是最基本的一种。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销售渠道,还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例如,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开设官方店铺,通过直播带货推广特色农产品。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也至关重要。注册商标,设计独特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为特色农产品设计精美的包装盒,印上品牌标志和产品介绍,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农产品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将农产品制成多种加工品,如水果可以制成果汁、果脯、果酱等。加工后的农产品不仅保质期延长,而且价格也更高。例如,一斤新鲜水果可能只能卖10元,但加工成果脯后,价格可以提高到30元。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还可以与食品企业、餐饮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例如,与一家果汁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果汁产品,实现互利共赢。
订单农业是特色农业中一种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与企业或商家签订订单合同,确保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合同中要明确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例如,与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每年为其提供100吨特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可以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测。例如,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对每一批次的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通过订单农业,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的收入。
以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为例,寿光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将新鲜蔬菜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寿光还引进了先进的蔬菜加工技术,将部分蔬菜加工成脱水蔬菜、蔬菜汁等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此外,寿光与多家食品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确保蔬菜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这些措施,寿光的蔬菜产业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三)产业融合类:农旅融合与康养服务的创新盈利模式
产业融合是乡村运营的发展趋势,它通过将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农旅融合项目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常见形式。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如采摘、种植、养殖等,收取体验费用。例如,采摘草莓的体验项目可以定价为50元/人,采摘时间为2小时。同时,提供配套的餐饮、住宿服务,增加游客消费。例如,为采摘游客提供农家菜套餐,价格为50元/人;提供民宿住宿,价格为200元/晚。通过农旅融合,让游客在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享受舒适的餐饮住宿服务,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康养服务是乡村运营中一种新兴的产业融合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乡村的自然环境、清新空气和宁静氛围,为康养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康养服务项目,如中医理疗、养生课程、健康咨询等,收取服务费用。例如,中医理疗项目可以定价为200元/次,养生课程可以定价为500元/人。为了吸引长期客户,可以建立会员制度。会员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和优惠,如会员享受理疗项目8折优惠,养生课程9折优惠。通过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乡村可以吸引一批追求健康养生的客户群体,实现盈利的同时,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海南三亚的亚龙湾森林公园为例,亚龙湾森林公园通过发展康养服务,实现了产业融合的盈利模式。公园内设有中医理疗中心、养生课程区和健康咨询室,提供多种康养服务项目。中医理疗项目定价为200元/次,养生课程定价为500元/人。公园还建立了会员制度,会员享受理疗项目8折优惠,养生课程9折优惠。通过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亚龙湾森林公园吸引了大量追求健康养生的客户群体,不仅实现了盈利,还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运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商业模式的清晰度是其成功的关键。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合理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乡村运营可以避免陷入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困境。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和产业融合等多种盈利模式,乡村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乡村振兴贡献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