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五五视域下的实践路径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30 | 132 次浏览 | 分享到:

2. 社会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某县建立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社区建设了一批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这些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先进的康复设备,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当地还试点建设了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为居民提供托育服务。托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合理,服务质量高,解决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例如,某县的社区托育机构每年为居民提供超过5000次的托育服务,解决了年轻父母的育儿难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1. 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市和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推动县域产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是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某县通过与邻近大城市合作,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发展了配套产业。例如,当地引进了一家大型服装加工企业,该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了某县,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村的农产品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供应给城市市场,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促进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例如,某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超过100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增收。

2. 文旅融合:文化旅游产业是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某县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整合了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文化节期间,游客可以体验到乡村采摘、民俗表演、农家美食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当地还注重文旅品牌的建设,打造了“古村落旅游品牌”,通过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将历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某县通过文旅融合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服务业收入增长30%以上,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图片

(四)要素双向流动: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1. 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制约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因素。某县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了户籍同公共福利剥离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同时,推进城乡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城乡人口的动态管理。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城乡人口流动的壁垒,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例如,某县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每年吸引超过10000名农村居民进入县城居住,促进了城乡人口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途径。某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将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盘活,用于产业发展。同时,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例如,某县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每年为产业发展提供超过10000亩的土地支持,促进了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

3. 资金保障: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某县通过财政资金整合,设立了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城乡建设,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开发了“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为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拓宽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例如,某县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和金融创新产品,每年为城乡融合发展项目提供超过1亿元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在“十五五”视域下,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产业升级与创新,可以为县域富民产业注入新动力;通过特色产业培育,可以打造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要素保障与支持,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只有在这些方面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