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打造“乡村旅居、田园康养”产业模式,助力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8-25 | 3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乡村旅居、田园康养”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产业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还能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提升乡村的运营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品牌建设和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一、资源整合与盘活: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

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闲置资产,这些资源若能被有效整合与盘活,将为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面梳理闲置资源

乡村的土地和房屋是重要的闲置资源。许多村庄存在废弃的宅基地和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这些土地若能被合理利用,将极大地拓展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例如,一些村庄将废弃的村小学用地改造成乡村康养中心,设置了康复理疗室、健康检测室等功能区域,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还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专业的康养服务。

闲置的农房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通过对这些房屋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其结构、位置和面积,制定不同的改造计划,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乡村旅居空间。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屋可以保留其特色,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的传统韵味;而破旧的房屋则可以通过翻新改造,用于开设乡村咖啡馆、手工艺品店等,为乡村增添新的活力。

以浙江安吉的鲁家村为例,该村通过整合闲置土地和房屋资源,打造了“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里将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进行统一规划,改造成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流转是优化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将村民手中的零散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例如,一些村庄将土地流转用于建设有机蔬菜种植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还为田园康养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土地复合利用也是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方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功能空间。例如,将部分宅基地改造成小型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将闲置的仓库改造成农产品展示中心,展示和销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江苏溧阳的李家园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复合利用,打造了集有机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村里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成农产品加工工坊和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活力。

二、产业融合与创新:构建多元业态,延伸产业链条

乡村旅居与田园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多元业态的支撑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产业融合与创新,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多元业态

康养业态是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的核心。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康养项目至关重要。例如,山区村庄可以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步道,设置负氧离子检测点,让游客在漫步中享受天然氧吧。靠近河流的村庄则可以开发水上康养项目,如划船、垂钓等,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康养体验。

文化体验业态也是乡村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体验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活动,如竹编、陶艺等,让游客亲手制作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的田园生活。

以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为例,该镇通过整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集康养、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古镇的森林步道中漫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也可以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制作腾冲特色的皮影戏道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延伸产业链条

农产品加工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以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为田园康养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例如,将种植的水果加工成果酱、果脯,将蔬菜加工成腌制品等。同时,开发具有康养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可以满足游客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文旅服务是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延伸。结合农产品加工产业,开发文旅服务项目,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例如,建设农产品加工体验工坊,让游客参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举办农产品采摘节、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文旅服务产业,打造了集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村里不仅种植了大量的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工坊,生产各类有机食品。同时,村里还定期举办农产品采摘节和美食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有效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收入。

 三、运营管理与服务:提升专业水平,优化游客体验

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加强培训指导、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提升乡村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游客的体验感。

 (一)专业运营团队

引进专业的运营团队是提升乡村运营管理能力的关键。通过公开招标、招商引资等方式,可以吸引专业的旅游管理公司和康养机构参与乡村项目的运营。例如,旅游管理公司可以负责乡村旅居项目的整体运营,包括民宿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等;康养机构则可以负责田园康养项目的运营管理,提供专业的康养服务。

定期组织运营团队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运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邀请旅游专家、康养专家等举办讲座和培训课程,分享最新的运营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运营团队更好地适应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的发展需求。

在四川成都的明月村,通过引进专业的运营团队,打造了集民宿、康养、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居项目。运营团队通过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提升了村庄的整体运营水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同时,运营团队还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提升服务质量

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服务是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根据游客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专属的康养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例如,为患有高血压的游客提供低盐、低脂的饮食套餐;为长期伏案工作的游客提供肩颈按摩、瑜伽等服务,这些个性化的服务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环境。例如,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游客进出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方便游客随时上网,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福建武夷山的桐木村,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了高端的乡村康养度假项目。村里不仅提供了个性化的康养服务,还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舒适的民宿、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使桐木村成为知名的乡村康养度假胜地。

 四、品牌建设与推广:塑造特色品牌,拓展市场渠道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建设和推广是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成功的关键。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以及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可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首要环节。根据村庄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精准的品牌定位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村庄以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为特色,可以定位为“天然氧吧·康养胜地”;如果村庄以民俗文化丰富为特色,可以定位为“民俗文化体验村”。精准的品牌定位能够帮助村庄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品牌设计是提升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手段。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可以增强品牌的记忆点。例如,设计一个以绿色为主色调、融入山水元素的品牌标识,代表村庄的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制定“走进自然,拥抱健康”的宣传口号,突出村庄的康养特色,这些设计能够帮助村庄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浙江桐庐的荻浦村为例,该村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和设计,打造了“荻浦花海·康养小镇”的品牌形象。村里不仅建设了大片的花海景观,还设置了多个康养体验项目,如瑜伽馆、冥想室等。通过品牌建设,荻浦村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知名的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

(二)加强宣传推广

线上推广是拓展市场渠道的重要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可以快速提升村庄的知名度。例如,建立村庄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村庄的美景、美食、康养项目等内容;与旅游网站合作,推出乡村旅居、田园康养的专题页面,吸引游客预订。通过线上渠道,可以将村庄的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

线下推广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康养论坛等活动,展示村庄的特色项目和优势资源,可以提升村庄的行业影响力。例如,制作精美的宣传册和展示板,在展会上进行展示和推广;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乡村旅居、田园康养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通过线下渠道,可以与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他们对村庄的认知和兴趣。

在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打造了知名的乡村康养旅游品牌。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和旅游网站进行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线下通过参加旅游展会和与旅行社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举措有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五、利益联结与共享: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通过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以及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可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乡村的共同富裕。

(一)多方参与合作

政府在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出台土地流转补贴政策,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企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企业则是项目的主导者,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建设乡村民宿、康养中心等项目,通过收取住宿费、康养服务费等方式获取收益。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村民合作,共同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销售农产品获取利润。

在安徽黄山的西溪南村,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打造了集民宿、康养、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居项目。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解决了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企业则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升了村庄的整体运营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资产入股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的重要方式。鼓励村民以房屋、土地等资产入股,参与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可以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例如,村民可以将闲置的房屋入股,与企业合作改造成民宿,按照约定的比例获取分红。

就业带动也是联农带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运营过程中,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例如,乡村民宿可以招聘当地村民担任服务员、厨师等岗位;康养中心可以招聘当地村民担任护理员、康复师等岗位。通过就业带动,村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还能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江西婺源的篁岭村,通过资产入股和就业带动,实现了村民的共同富裕。村民将闲置的房屋和土地入股,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项目,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分红收入,还在项目中找到了就业机会,提升了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乡村旅居和田园康养产业模式的打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资源整合与盘活、产业融合与创新、运营管理与服务提升、品牌建设与推广以及利益联结与共享,可以实现乡村资源的高效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村民的共同富裕,为和美乡村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乡村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