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4〕149号)文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依据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召开《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专题会议》的会议精神,结合松桃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特色、资源禀赋等,选择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较为突出的乌罗镇作为项目建设乡镇。因此,拟选取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全域范围内的17个行政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乌罗镇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位置图
乌罗镇现状
按照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守发展和保护两条底线,以“三区三线”为空间基础,细化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全域全要素,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松桃蓝图。制定“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根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发展生态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
本项目将坚持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实现减量”的要求,坚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原则,坚持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增加原则,坚持城镇开发边界基本稳定原则,坚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目标不降低原则,合理优化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
图4-1 精耕“一丘田”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根据《松桃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三年规划和二〇三三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500亩以上坝区和25度以下坡耕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调减低效农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果蔬等产业。倾斜土地、资源、资金,推进生猪、家禽、油茶主导产业和猕猴桃、百香果、橘柚等单品共同发展的“3+N”产业布局,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区。
图4-2 种好“一棵经济树”
本项目致力于做好“一丘田、一棵树、一间房”三篇文章,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强优工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水平,打造富饶美丽的宜居乡村。一是围绕打造乌罗“万亩大坝”的目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宜机化、沟相通、路相连、小改大的农田建设目标,保障粮食安全及耕地红线。依托于县内11万学生及梵净山、桃花源、黔龙洞游客市场,建设“黔东粮仓”优质粮油保供基地,在乌罗镇万亩大坝实现高产水稻-油菜水旱轮作产业化,种植万亩油稻,建设粮油蔬果茶叶种植及加工产业链,构筑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二是利用好现有资源,不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围绕群众房前屋后、田间道路种植具有观赏性及经济性的红豆杉,推行群众包保红豆杉管护制度,逐步实施活林木交易项目。三是服务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重点围绕潜龙洞、桃花源现有的民宿、门面等资产,引导旅游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商会等行业协会进驻,切实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
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助推乡村宜居家园建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图4-3 建设“一间房”
本项目通过创新试点和管护机制建设,在整治区的17个村重点围绕“拆污垃”、“三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人畜饮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改厕改圈、村容村貌等治理,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促进乡村由表及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机制,实现田长、河长、林长、路长、联户长责任到人的“五长”共治乡村治理目标,促进和谐乡村建设长期稳定发挥效用。
4.深入挖掘乌罗府历史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文化自信
一是深入发掘魅力乌罗古司文化,依托“乌罗府”悠久历史资源,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陈列馆及“松阳书院”修缮,推进乌罗文化振兴。二是围绕乌罗集镇,大力实施立面改造等工程,提升“乌罗府”文化氛围。三是大力提升乌罗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建设中小学研学、户外拓展、企业团建等基地,实现“一户一名大学生”目标,唱响乌罗教育品牌。四是深入挖掘、创新继承乌罗非遗文化及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质、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传统建筑、村落、文化等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切实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二)整治目标任务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推进低效草地、园地和林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现有耕地提质等,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提升乡村文化底蕴,对乌罗司历史文化古迹改造,保护乌罗文化遗产。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